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雕塑;领略历史文化底蕴欣

作者: | 时间:2020-10-16 10:20

他曾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在这个与日俱增的时代里,我们的科学技术与思想也是需要与日俱增的。因为在我们闭关锁国的时候,我们受到过不可描述的屈辱,所以我们应该强大起来。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 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园林公园摆放的历史名人主题雕塑作品


纪念馆展出的大型人物主题雕塑展览


广场陈列的李四光人物雕塑作品定制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远渡重洋,去英国留学,考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改学地质,1919年毕业,被授予硕士学位。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回国,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授、系主任,同时还担任过北京大学评议会的评议员和理学院的庶务主任。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李四光同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他被选为第一届的副会长,嗣后还担任了较长时期的会长、理事长。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大致可分两个阶段,1949年前由于旧中国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1949年后,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国家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

1、提出蜓科鉴定方法: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繁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科学性。这十条标准,一直被中国及其他国家蜓科学者所采用。李四光用这个方法,鉴定了大量的化石标本,写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北方之蜓科》,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

2、对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的贡献: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1949年回国时,他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1月,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研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和刘杰、钱三强一起做了工作汇报。李四光多次听取找铀队伍汇报、指导工作。他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在我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

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预测,尤其南岭带的一些铀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著称全国。李四光在强调构造规律的研究时提出:"关键要把对构造规律的研究与辐射测量结合起来。"遵循李四光的思路,覃慕陶、吴磊伯等经过艰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到"二五"计划末期,中国已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中国核工业发展需要。李四光作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摆放在大学教导学生的人物雕塑作品


旅游地摆放的名人主题雕塑作品定制


步行街展出的名人半身铜雕像


3、地震预报:20世纪60年代初,广东新丰江水库发生地震,尤其是在1966年邢台发生了强震之后,李四光深感地震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之严重,在他生命最后的几年里,用了很大的精力投入了地震的预测、预报研究工作。

他认为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大多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因此,对构造应力场的研究、观测、分析和掌握其动向,是十分重要的。他在邢台地震之后,对河间、渤海湾和唐山等地区孕育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提出过一些预测性的意见,后来证明是正确的,可惜这项工作他没有来得及深入总结,就与世长辞了。

4、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初,李四光开始了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他以很大的兴趣关注中国东部有关第四纪冰川作用问题,在30年代中,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引起中国及其他国家地学界的很大兴趣和探讨。40年代他又对贵州高原、川东、鄂西、湘西、桂北等地作了调查,发表了不少有关中国冰川的文章,为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增加了新的重要篇章。

每一个人都像是一本书,每一本书都通往一个可能的世界。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让我们一起讲述书与人的相遇,共享书香人生!

1、名字由来:李四光出身于穷苦家庭。因为李四光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李卓侯给他起了个响当当的名字:李仲揆。1902年,在洋务派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领导下,湖北开始大量兴建新式的中小学堂,除了教学生传统的经书,还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冈,仲揆跃跃欲试,来到武昌,在湖北省学务处填写报名表。可能是太紧张了,他误将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

发现写错后,他因为家里穷,舍不得花钱再买一张表格,正在犯难,抬头看见前面大厅正中挂的横匾上有"光被四表"这四个字。仲揆眼前一亮,将姓名栏里"十"添了几笔写成"李",而在"四"后边加了个"光"字,改过之后,他满意地说:"四光,四面光明,前途是有希望的。"从此他改名为李四光。


园林公园摆放的著名地质学家人物雕塑


城市广场陈列的大型人物主题雕塑定制


2、音乐贡献:李四光除了是地质学家之外,还是一位音乐迷,谱写了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马胜云称,李四光在英国留学时迷上小提琴。李四光在英国苦读7年,1920年回国前,他提笔写下小提琴曲《行路难》。据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室考证,它是有曲谱为证的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

3、折叠武大情缘: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主持兴建的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区,凝结着他的教育救国理想。经过实地考察,李四光发现东湖之滨实乃办学的上好宝地。于是,在1928年11月,正式确定武昌东湖珞珈山一带为国立武汉大学的新校址。李四光请美国工程师开尔斯来进行新校舍的规划设计,历经一载有余,终于完成。然而,武汉大学的兴建历程却并非一帆风顺,经过李四光、王世杰的多方奔走,终于解决了建校申请、修路迁坟、经费等问题。

1932年5月26日,武汉大学隆重地举行了新校舍落成典礼。李四光作为教育部的代表表示祝贺,并为武大师生进行了学术讲座,当他演讲完毕,毕业纪念刊的编辑们希望他为纪念刊题词,他拿起笔墨写下了两行大字:"用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

从此以后,他的"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一直在激励武大师生不断地博学慎思而笃行。李四光留下的庄重典雅、造型瑰丽的校舍建筑群,不仅让武汉大学赢得了"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美誉,其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亦鼓舞、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武大人不断开拓进取。


步行街展出的历史名人主题雕塑作品展览


摆放在大学教导学生的人物雕塑展览


李四光先生作为革命先驱者敢于向旧事物挑战的精神,作为教育家诲人不倦、孜孜追求的品德,作为事业家从人民需要出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作为一位地质学家在科学实践中贯穿了前面所说的革命、育人、为人三者辩证统一的科学思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像任何一位思想家一样,不仅留给我们许多还要去认识、去判断、去解决的地质问题,而且也留给我们认识、判断、解决的思想。

他在旧社会走过的道路,尽管有些曲折和坎坷,但他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作出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确是一面旗帜。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永远敬仰他,尊重他,钦佩他。